青松科普:伏天已至,高溫之下如何防暑養生?發表時間:2022-07-20 10:09作者:青松康護 上周六正式入伏,意味著今年的三伏天已經到來,炎炎夏日的高溫天氣將要開啟。
其實7月初開始,我國南方多地就已經連續多日發出高溫預警,多地出現了熱射病,并出現死亡病例,話題一時間刷爆網絡。
![]() 微博話題
關于“熱射病”,7月15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了權威解答,下面為大家做下整理分享:
什么是熱射???
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情況,即重癥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身體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例如譫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嚴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嚴重的類型,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根據發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熱射病可分為勞力型熱射病和非勞力型熱射?。ㄓ址Q經典型熱射?。?。
為什么會得熱射???
高溫高濕的氣候因素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導致熱射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由高溫和(或)高濕環境因素引起,通常沒有劇烈的體力活動。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
熱射病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1、體溫升高:體溫升高是熱射病的主要特征?;颊吆诵捏w溫多在40℃以上。
2、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是熱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現嚴重損害,表現為:譫妄、嗜睡、癲癇發作、昏迷等;還可出現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表現,包括行為怪異、幻覺、角弓反張、去大腦強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遺留長期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認知障礙、語言障礙、共濟失調等。
3、其他癥狀:頭痛、惡心、皮膚發紅、皮溫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痙攣或無力。
現場應該怎樣急救處理?
1、將患者轉移到陰涼的地方。
2、無論使用何種方法,迅速給患者降溫。如將患者浸泡在浴缸的涼水里;將患者放在涼水淋浴下;用澆花的涼水噴灑在患者身上;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3、熱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發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避免患者傷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東西,不要試圖給患者喂水。如果患者發生嘔吐,翻轉患者的身體使其側躺,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避免誤吸發生。
如果出現體溫持續升高、頭痛、肌肉痙攣、呼吸淺快、惡心等癥狀要及時就醫,如果出現昏迷、極度虛弱、意識模糊、譫妄、癲癇等狀況,應立即送醫或協助撥打?120。
如何預防熱射???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的環境,減少和避免中暑發生的危險因素,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脫水的發生,從而減少發生率及病死率。
炎炎夏季,如何做好健康養生? ![]() 健康禁忌:
1.避免長期不開窗通風:長期不通風會導致室內潮濕悶熱,即使是開了空調,室內空氣質量也會變差,容易生病。
2.避免飲食不規律、不吃飯:夏季天熱,大家容易出現胃口不佳,不想吃,或飲食單一的狀況,容易導致抵抗力下降,營養不夠,引發疾病。
3.避免喝水太快、一次性量太大:因為水分會進入血液,導致血液流量流速增加,增加心臟負擔。
4.避免空調直吹或整天待在空調房:空調長期不清洗易滋生細菌,門窗緊閉空氣質量差,很容易引起呼吸道過敏疾病和感染性疾??;老年人也容易因受涼導致面神經炎和肌肉關節病變。
5.避免頻繁吃冷飲:夏季天熱出汗多,經常吃冷飲,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致使食物很難消化,損傷腸胃。
![]() 健康養生:
1. 每天早晚可以適當開窗,每次15-30分鐘以上,疏通室內空氣, 2. 按時吃飯,果蔬、蛋白質、碳水都要適當補充;可清淡飲食,喝些茯苓薏仁粥、山藥粥,有益氣健脾、清暑利濕的功效。 3. 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體內鹽分水分大量流失,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少量多次,建議每次只喝100~150毫升,白開水為主,不宜多喝冷飲。 4. 天熱一定要避暑,外出時要戴遮陽帽、打傘、戴太陽鏡等,避免在烈日下待得過久,出門前涂抹好防曬霜。 5. 盡量避免急躁,重視心神的調養,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 6. 保護好心血管:高溫天氣對心腦血管影響也比較大,更容易發病,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要做好心血管防護: (1) 作息要規律,保證充足睡眠; (2) 早上鍛煉的話,不建議太早,喚醒身體后要適應適應。 (3) 飲食要清淡,新鮮果蔬為主,保證蛋白質攝入,避免高油高脂。 (4) 做好日常補水,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更應喝一杯水,既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又能預防血栓形成。 (5) 不要做 “猛回頭”動作,尤其是頸動脈狹窄或有斑塊的人,以免意外發生。 (6) 室內外溫差別太大,溫差驟變很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誘發心?;蚰X梗。
參考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人民日報
文章分類:
健康康復知識
|